近年來,隨著物質生活不斷改善,人們的生活方式越來越西化,乳腺癌的發病率也隨之加速上升。目前,全球平均每年約有140萬人患乳腺癌,我國6每年約有20萬新發患者。乳腺癌,已成為威脅女性健康的“頭號殺手”。
哪些人容易得乳腺癌
乳腺癌的發生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以下具有乳腺癌高危因素的女性患病風險更高:
1有乳腺癌家族史
流行病學調查發現,有5%~10%的乳腺癌是家族性的。特別是在母親或姐妹中,如有患乳腺癌的,那么這個家族就屬于高危人群,患病風險比普通人群增加2~3倍。
(2007年5月陳曉旭因乳腺癌去世,年僅42歲)
2初潮早,停經晚
初次月經在12歲以前,停經在55歲以后的人群屬于高危人群,他們患乳腺癌的風險比普通人群高1~2倍,因為乳腺受雌激素作用的時間過長,容易引發乳腺癌。
(2009年4月6日歌手阿桑旭因乳腺癌去世,年僅34歲)
3單身、晚育、未哺乳
生育或35歲以后才生育的女性,乳腺癌的發病率比30歲前生育的女性要高。目前,醫學界確定的發生乳腺癌最明確的危險因素之一就是未生育婦女,這是因為她們缺乏孕激素的保護,更易受到過量的雌激素的刺激。此外,哺乳可以降低女性患乳腺癌的風險。英國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女性哺乳時間越長,日后發生乳腺癌的危險越小。
(2015年1月歌手姚貝娜因乳腺癌去世,年僅33歲)
4高脂肪飲食,肥胖
攝入過多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會引起雌激素水平的升高,增加乳腺癌的患病風險。研究顯示,肥胖人群患乳腺癌的風險比正常體重人群高1~1.5倍,乳腺癌擴散的風險高兩倍。更年期后的女性如果超重或肥胖,患乳腺癌的幾率則會增加30%。
(美國性感女星安吉麗娜-朱莉(angelinajolie)撰文承認接受了切除乳房組織手術)
5長期壓力大,心情抑郁
都市年輕女性面臨激烈的競爭壓力,精神長期處于應激緊張狀態,導致情緒上的不穩定、不平和,再加上經常熬夜加班,身體得不到充分的休息,這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會導致內分泌失衡,對乳房也會造成一定傷害,增加患乳腺癌的風險。
(1993年1月20日奧黛麗·赫本因乳腺癌逝于瑞士家庭)
6長期接受雌激素治療
更年期激素替代療法或其他激素替代療法等長期接受雌激素治療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風險也會相應增加。
(2012年8月,演員李婷因患乳腺癌醫治無效去世,享年43歲)
7乳腺增生
良性的乳腺增生一般不會惡變,但乳腺增生中年齡較大、病史較長、腫塊較大、腫塊與月經關系不明顯者,則有可能發生惡變,應及時去醫院就診。
(2007年11月27日歌手葉凡因乳腺癌去世,終年37歲)
乳腺癌的危害
一:乳腺癌患者可出現“腫瘤食欲不振-惡病質綜合征”。食欲不振既是惡病質的原因,又是惡病質的臨床表現。可出現食欲不振、厭食、消瘦、乏力、貧血及發熱等癥狀,嚴重者可引發生命危險。
二:乳腺癌還可出現淋巴轉移,同側腋窩淋巴結腫大,而且腫大的淋巴結數目不斷增多,互相粘連成團,少數患者可以出現對側腋窩淋巴轉移。乳腺癌后期還可以出現遠處轉移,乳腺癌會轉移到肺部,出現胸痛、胸水、氣促等癥狀。脊椎轉移可以出現患處劇痛甚至截癱等,肝轉移可以出現黃疸、肝腫大等。
三:乳腺癌患者少數在早期可有不同程度的觸痛或乳頭溢液。乳腺癌腫塊生長速度比較迅速。可引起腫瘤表面皮膚凹陷,乳頭偏向腫瘤所在的方向,乳頭內陷等。而到乳腺癌晚期通過淋巴轉移和遠處轉移可以并發其他一系列的癥狀。
對乳腺癌,醫生建議還是以預防為主,只要女性注重生殖保養,雌激素分泌正常就能很大程度上避免乳腺癌的發生。而女性的雌激素釋放以及控制都是受卵巢控制的,所以,女性健康,保養生殖系統是根本。